iRobot Roomba 780是一款全新设计的家用扫地机器人。iRobot出品保证了它稳定的性能和超长的使用寿命,产品的使用体验都非常好。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扫地机器人,性价比非常高。
科凡达创始人 Jimmy Yang 先生长期生活在美国,亲历了全球机器人领导品牌 iRobot 崛起过程。在享受 iRobot家用机器人便利生活的同时,Jimmy Yang先生萌发了将机器人事业引入中国的想法。历经几年谈判,2011年,湖南科凡达高新智能设备供应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获得iRobot中国大陆地区独家代理权。科凡达由海外资本、金融资本、上市公司资本共同构筑,总部位于国家级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圳设有运营中心。
iRobot扫地机器人中国独家总代理--长沙点康盟公司创立于2011年,现有员工100多人,主营业务是为全国用户提供以智能吸尘器为主的智能家电设备。
公司成立以来,就以追高品质生活的家庭提供先进的家用机器人产品为经营目标。目前,我司已获得全球家用机器人第一品牌美国iRobot公司中国大陆独家总代理--深圳科凡达智能设备有限公司的唯一网络运营资格授权,全面开展iRobot产品中国区的网络推广与运作。
美国iRobot公司创立于1990年,作为全球家用机器人的先行者与行业标杆,iRobot旗下系列产品历经十年市场考验,畅销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12年3月,iRobot家用机器人销量已达800万台,位居全球第一,业绩傲视群雄。
在成功引进iRobot全系列产品后,我们还将会引进其他全球十大品牌的家用机器人,丰富我们的产品系列,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机器人产品,让顾客充分享受由此带来的高品质生活,为无数家庭带来无限快乐生活。
贵司网提供的irobot扫地机器人品牌介绍、基本资料、联系方式等信息均来自品牌官网、官方旗舰店、工商局网站、商标局网站等公开渠道。本站展示的品牌LOGO、banner等图文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若需对相关信息进行删除、更新、纠错,请联系我们。
然后我稍微去了解了一下这个品牌,才知道原来这个美国公司1990年就成立了,扫地机器人也并非他们早期的主业,他们还设计制造军用、商用、医疗领域的机器人,家用机器人只是其中的一块业务而已,这样的背景之下,稍微高于行业的价格也是理所当然,至少证明这是一个有技术实力的品牌。
而家用机器人中的Roomba系列,是iRobot最知名的扫地机器人,今天咱们体验的主角Roomba 961就是这个系列定位中端的产品。
产品配件清单还是比较丰富的:一个Roomba 961 扫地机器人主题,一个Dual Mode Virtual Wall 虚拟墙,一个替换的滤网,一个替换的边刷,一个Home Base充电底座,一根充电线和2颗5号电池。
这次咱们跳过开箱的环节,直接进入产品体验的环节,使用前的引导和操作,说明书上都有,我就不多赘述了。
看到这款产品的第一眼,从黑金的配色就能看出一股浓浓的工业风,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咖色或者暗金色,和市面上主流的扫地机器人纯白极简设计相比,Roomba 961看起来会更沉稳一些,就是印象中那种工业技术风的设计,有种轻奢的感觉,不过放在任何装修风格的房子里,都不会显得突兀,只是没有纯白那种更百搭而已。
其实很简单,扫地机器人就是一个能够自动吸尘、扫地的一款产品,能够自主在房间内完成地板的清理工作,并且将清理的垃圾存放在自带的收纳盒中,一般是工作时,由内部大量传感器协同,移动时配合边刷的使用,通过两个卷动式”扫把“吸入垃圾,来实现地面清洁的。
判断一款扫地机器人是否好用,我个人参考的标准是:导航能力(环境适应)、智能化(避障、扫地规划)、清洁能力(清扫效果)和便捷性,但最终还是凭自己的感受来判断产品是否适合自己。
我为什么迫切需要一台扫地机器人呢?原因主要是家里的两只猫,平时翻垃圾桶、偷吃东西弄得满地垃圾不说,光“掉毛”就够我这个资深鼻炎患者喝一壶了,平时走路不仅带风,还能带走地上的毛,空气中弥漫的都是细微的灰尘和猫毛,尤其是床底和沙发底下,平时清洁很难做,猫咪又喜欢躲在这些地方,晚上还要在一张床上睡,想想都觉得脏得要命。
把Roomba充满电后开始扫地,果然没让我失望,路线是U型折返式全无规划,只要没有太高的“门槛”,扫地机器人就能自动完成全屋清理。
我这50平米的公寓,去掉厨房、卫生间、阳台,因为这几处的门槛都比较高,扫地机器人没办法跨过,大概有效面积也就剩下不到40平,再加上房间堆满了东西,一次清理的面积估计就20平米左不到,而Roomba适用于120平以上的大房子,瞬间感觉自己“不配”。
开始清扫时,猫咪还和机器人上演了一场现实版“不服就干”,猫咪挑衅失败,毕竟面对的是个机器人。
耗时半小时完成了卧室和客厅的第一次清扫,包括沙发底和床底、桌子底全部都清理到了,结果就是半小时尘盒就已经装满了,通过App提醒我让我清理,如果不清理的话,Roomba 961就没办法继续工作(默认,也可以通过app设置尘盒满了继续打扫),打开一看其他的垃圾很少,一盒子的猫毛和灰尘,我估计主要来源就是床底和沙发下!
Roomba的尘盒其实不算小,只是第一次清理垃圾实在太多了,因为接下来我设置了每天定时打扫,每天下班前一个小时自动开始工作,3、4次过后尘盒也没有溢出,说明这个尘盒应该一次可以容纳120平左右的日常清扫工作,中途不用清空尘盒。不过,我是因为测试尘盒的容量,所以才几天不清理,平时使用的话,最好还是用完就清,感觉更加卫生一些,毕竟是一盒垃圾,应该有不少细菌。
另外,我发现每天清理的时长也越来越少,这可能跟Roomba智能全景规划有关,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学习每次工作情况和房间内的布局,来调整机器人工作时的重点区域和障碍规避,通过Roomba的导航系统和vSLAM视觉运算处理技术,来创建可视化的“地标”来确定清洁位置,划分已清理和未清理的区域,来达到更高效的清理过程,Roomba 961扫地机器人的「智能化和导航能力」算是通过了初步考验。
结合这几天扫地机器人的工作情况,我建议大家平时使用扫地机器人的时候,尽量不要随意改动家具摆放位置,或者在机器人工作时,提前将家具摆放整齐,都能进一步提高扫地机器人的工作效率。
为了测试Roomba 961的智能避障能力以及清洁能力,我专门制造了一些阻碍和垃圾。
我用人体障碍和纸箱障碍方法测试,站在机器人清扫路线前方,或者往路上放一个大纸箱,大概率机器人会往身上“撞”。
然后我又把它放到了一个稍微大一点的纸箱内,不出意料它过来开始四处“碰壁”不停掉转方向,不过不是那种横冲直撞,而是点到即止的碰撞。
这说明它的设计就是如此,包括机器人前方有可回弹的保护圈,只要稍微碰到阻力,保护圈回弹后机器人就会开始调转方向,通过前端的阻力来识别是否是可穿越的障碍物,如果是软障碍,比如窗帘、门帘则继续行进,如果是较硬的障碍,就立刻掉转方向。
这跟他的摄像头应该有关系,如果能把摄像头设计在前方,那么通过摄像头加红外传感器,就可以直接通过智能扫描识别障碍,不用靠近就掉头。限制Roomba 961的摄像头是朝着前上方大概30-45度之间的角度,使用的vSLAM图像位移定位系统,通过扫描天花板图像的偏差来定位坐标,达到协助规划路线的作用。
可能有人会担心摄像头的作用仅仅如此吗?每天顶着个摄像头到处跑,会不会记录什么隐私的画面?这点可以不用担心,我通过路由器设备管理中心看到,这款扫地机器人一整天上传下载的数据量,不到1m,基本可以判断它没有往服务器上传任何带画面的数据。
下面我撕了一堆小纸屑放在路上,机器人所到之处都瞬间干净了,说明一些比较大的纸片,有时候也可以被吸入,吸力还是很大的。
不过很占用尘盒的空间,建议使用前先自己清理掉比较大的一些垃圾。使用前也尽量避免有线材或线头随便丢在地上,因为它的摄像头是朝上的,看不到地面上的东西,也会被吸入,如果线的另一端是固定的,很可能被卡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