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最乱的时候收到了值买短信通知,获得了360 s5的众测参与资格,二话不说果断确认,东西还没收到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家里卫生状况开始得到改善了~
收货以前先从纸面上了解一下这款产品。
先看外观:图片看起来跟当下比较火的小米(包括小米和石头)同类产品非常像,都是一个白色圆盘子带个小帽子。主要参考一下米家和石头的s50先来看看参数,放三个链接:
https://item.jd.com/100001452480.html
https://item.jd.com/3304295.html
https://item.jd.com/5296653.html#none%E2%80%8B
三个机器宣传点同质化比较严重,机器的特性也很接近,都是lds激光雷达+slam算法的全局规划,而且都强调自己有足够的吸力应对家庭地面打扫。
特别说一下噪音,实际使用这个参数会对生活有较大的影响,纸面参数上来看,小米的噪音会比较突出。
比较费解的是功率和续航时间,吸力同样都是2000pa左右,同样有三档吸力可以调整,360的功率差不多只有另外两款的一半,续航时间也只有两款竞品的一半多点,很难理解 。除此之外像集尘容量差距都比较小,大概不会成为影响购买的因素。尺寸的差距则更加近乎毫厘,数字上看几乎可以忽略(重量也是)。
京东上的定价来看,360 s5跟小米的米家扫地机定位更接近一些,石头的s50贵了一大截。(据说双11期间小米800+?)
考虑再三,下面的评测将围绕外观、全局规划、清洁能力、人性化、性价比几个方面来展开。
外观
张大妈毫无悬念的选择了顺丰,即便是在双11这样特殊的日志,北京到南京也只用了1天 。直接用了360的包装,这回没附上众测说明书。
外箱难免遭到了一些外力损伤。
很贴心的告诉你提手在这里,避免开错方向……
切开外箱封条,发现里面还有个略精致一点的内箱。
开箱都大差不差,不多说了。
除了说明书,箱子里一共三件东西:主机、座充、电源适配器,非常简洁。我同时开始忧虑耗材的购买问题……
充电坞中规中矩的样子,贴纸上直观的给出了放置的注意事项。说真的,充电坞跟小米的也太像了吧!
电源适配器的接口还特地做了一个盖子,没有暴露在外。很实用的设计,因为充电坞都是贴墙放的,这么设计可以完全贴合墙面,救了强迫症的命……
我对电器和数码产品的做工总有一点执念,激光测距传感器上360的logo都贴歪了让我很纠结……试着扣了扣,手指甲扣不下来,先不管了。
侧面的沿墙传感器深陷入外壳,限位泡沫条避免运输中产生的额外磕碰,使用需要移除。
碰撞感应器留了挺大的缓冲空间。
正面的超声传感器,镜面的材质估计难以保持美观……
像这样的悬崖传感器在前端下方均匀的排布了4个。
底部布局毫无识别度,几乎跟竞品一模一样。
驱动轮与主机间的间隙比较大,感觉会比较容易卡东西。
驱动轮留的类似减震的结构应该是为跨越障碍准备的,仅从按压手感上来说,越障能力应该还不错。
主刷可以很方便的拆开清理。
正面的盖板掀开就能看到集尘盒,这里还设计了一个小毛刷方便用于尘盒清理(跟竞品很相似的设计,多了一个毛发刀)
观察了一下目前关注的几家尘盒与排刷对接的地方都是类似的设计,不可避免的会有尘盒灰尘倒灌的情况。
滤网是为了防止二次污染存在的。360的滤网是可以水洗的,不知道洗完效果会不会打折。
迫不及待给点亮了,幽幽的蓝光还挺好看呢。 机身一共就这俩按键,一个充电,一个关机(在充电坞的时候没法关机)
机器跑起来的时候后侧的出风口风还不小,可能吸力强劲?
全局规划
这部分比较专业,评测尽量从实际使用出发,不接触太晦涩的部分。
与最初上市的扫地机器人不同,目前在售的新款扫地机大多都能绘制地图并展示路径,正是这种全局规划的能力大大提升了扫地机器人清扫的效率和可控程度。
主要分两部分来描述360 s5在这方面怎么样:地图绘制(及定位)和路径规划。
首先是地图绘制
得益于激光雷达的应用,360 s5头顶上的“小帽子”能实时地在移动过程中扫描室内地形,逐步完善地图,下面想围绕两个细节来说说。
上图中,红框内是家里的阳台,使用扫地机的时候阳台门(玻璃门)是关着的,可以看到虽然扫地机过不去,但依然可以较为准确地获取到阳台的边缘轮廓。
上图为卧室区域,画红圈的四个点是床底下的四个立柱,识别得还挺精确的。
因为我是首次使用这一代扫地机,路径规划我有点没看明白。
上图中的两次清扫中环境变化并不大,实际路径规划思路看起来大相径庭。尤其是右图中走廊部分明明没有任何遮挡,路径硬是规划出来一个墙……
清洁能力
首次使用的时候很郁闷的发现,360 s5会把粘在底盘上的毛絮剐蹭到地毯上,看着下面这样的局面,着实糟心了好一会,好在都是浮灰,比较好清理。
扫过地板再上地毯的感觉就像在地毯上蹭泥……
这个环节决定直接比较一下。前面参数比较的时候已经看到了,360 s5的纸面最大吸力可达2000pa,小米的1800pa。特地找了个小米来比较一下这两台机器是否如纸面数据一样神勇。
参照石头吸力部分的宣传内容准备了测试环境:
比较随意的撒了一点小米和红豆。
给两台机器各录了一分钟多点的视频:
第一段视频为小米,第二段是360 s5视频中可以看到,两台机器在处理红豆的时候都多少会将红豆打飞,小米的清扫也都做不到一趟搞定。区域清扫完成后,红豆都还有可观数量残留在区域内。清洁能力相比手持吸尘器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由于红豆个头较大,戴森的电驱头也是没法清理的)。
两台机器的差距在这个环节也不算很明显,顺带提一下,感觉小米在陌生环境中的清扫效率略高一点,可能跟路径算法有关吧。
这个角落中残留的红豆和小米,在两台机器清扫过后依然留在角落里。角落清扫目前还做不到让人完全放心。
360 s5在这里还有个小小的槽点:轮子会“吃”小米……
评测开始前一直很担心车轮会绞入头发,反过来看的时候发现车轮倒不太吃头发,排刷非常吃头发……而且感觉可能是排刷材质的问题,灰尘大面积沾在排刷上下不来,需要手动清理。
人性化
除了扫得干净,对正常起居的影响也是扫地机产品一个重要方面,这些内容都归入本章节来描述。
噪音绝对是这个环节最重要的评分项,刚好小米也还在,就分三个档位给个比较吧。
安静模式下的噪音基本与宣传情况相符,标准和强力模式都相应的更吵了一点。实际安静模式已经不算安静了,会对起居带来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机器的使用是否方便呢?这里想主要说说app,因为机器本身一共就两个实体按键,能有的功能很少。为了避免全是app截图,这里捡重点的说。
按页面提示简单操作后,把s5添加进来了。这么个界面估计是为了有多个360智能设备时方便选择。
展开功能菜单,乍一看功能还挺多的。
结合这些天的实际使用,感觉下面这几个功能会比较常用。
清扫后会生成区域地图,不太理解地图相似度挺高的,为什么没有合并到一起。
可以看到右侧有两个功能:设置禁区、自定区域。
设置禁区:地图上设置好不让扫地机进入的区域;
自定区域:直接指定打扫的区域(还可以打扫多次);
两个很实用的功能,尤其是禁区,在精度要求不是那么高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替代虚拟墙。
定时清扫其实就是定时任务,很适合出门规律的上班族,出门以后自动清扫,不知不觉保持卫生。设置很简单易懂,能设时间、执行周期和清扫模式,也足够用了。
器材维护估计也只是简单的清扫时间&面积的估算,而非依赖传感器。下方很方便的提供购买入口,这点跟各种小米产品很像。
设备共享功能可以很方便的把已配置好的机器人分享给家人共同使用,免得还得浪费时间重新连机器人。
其他几个功能像遥控模式、系统更新、定位机器人啥的个人感觉基本都没啥大用的功能,尤其是遥控,还非得手机和扫地机在同一局域网才可以使用,离那么近还要遥控个啥呢?又不是玩具遥控车……
另外在通用设置中可以对灯光和音量进行设置,这个真是太有必要了,刚拿到手的时候机器音量挺大的,一个人在家突然有个声音讲句话还是有点瘆人……
性价比
最后来说两句性价比。
常规售价情况是这样的,360 s5 1399元,小米 1699元,石头 s50 2499元。各种活动的特价先不考虑,石头的s50与360 s5足足拉开了1100元的差距,个人感觉产品力的差距远不足以填平价差。而与小米的产品比较下来,小米也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仅在生态上有一些优势),在进行产品比较后我感觉这300元的差价也不算值得。仅针对360 s5来说,1399元可以用上全局规划同时吸力也还挺给力的一台扫地机,性价比就已经很不错了。想想当年irobot轻松四五千的售价,国产产品的进步真的给国人带来了生活品质的提高。
此外,还得提一下耗材和质保,简单列了个表格:
乍看下来竞品之间耗材定价和质保政策都是针锋相对,看起来还是360更具性价比一些。
总评
先丢个结论
外观:★★★☆
紧跟潮流,不过又有点缺乏个性。做工总体紧凑,稍微有点小瑕疵。
全局规划:★★★★
算是行业进步的馈赠了,目前效率最高的地图绘制和路径规划方案(可能不同厂家的具体方案会有差别,但应该差距不是很大)。
清洁能力:★★★
清洁能力并不算强劲,与宣传材料中的2000pa强大吸力带来的心理预期有一定的落差,应对家中的浮灰、毛发还算能游刃有余。
人性化:★★★
机器运行的噪音难以忽略,app提供的功能足以满足各种使用场景。圈定禁区功能非常方便,也无需额外硬件。
性价比:★★★★☆
该有的都有了,没有特别的短板,价格还相对便宜,性价比突出。
购买建议
360 s5总体表现中规中矩,属于各方面没什么特别突出之处,但也没有明显短板的产品。家庭日常清扫智能化程度比较高,效率较上几代扫地机产品也有长足的进步。与竞品在性价比上有一些优势,非常适合早出晚归又懒得打扫的上班族,在有娃的家庭可能多少会对日常生活有一点影响。
发表评论